一、藥食同源小知識
古代中醫面對健康問題,首先不是給出藥物或手術,而是先從情緒意識引領術、環境優化術、氣功導引術、食療術、針灸砭石術、祝由術等治療風險更少的方術中去選擇。一般來說,能用精神意識引導便達到康復目的,便不會選擇調整環境,能用導引術的不建議食品,能用食品解決的不提倡祝由術。若知安全便廉之法不奏效,才去選擇更高風險的藥物或手術。
藥食同源在遠古的“神農嘗百草”時代便開始了,自炎帝神農氏的《神農本草經》到商代開國元勛、思想家、醫學家伊尹的《湯液經法》,乃至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,一脈相傳,具有藥物屬性,同時兼備食品級安全的藥材,多被定義為“上品”。
截至2023年最新版,國家對藥食同源物質目錄經歷了多次擴充,到現在已經有102種物質。因為使用的安全性和藥用價值,被批準既可以作為藥用又可以作為食品,用作食品原料、保健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、調味劑。(資料來源:互聯網公開資料,月來喜整理,三鶴麟女性經期研究中心審核)
二、月來喜的原料全部為藥食同源物質(詳見國家藥食同源目錄)
三、微循環與女性月經問題、外感風寒、吹空調等導致的身體不適等關系重大(資料來源:《人體健康與微循環》互聯網個人圖書館)
血液循環最根本的功能是進行血液和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,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環部分實現的。(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)
四、前三天·暖茶所用的主要原料,均選擇對人體微循環等健康有關的藥食同源物質
黃芪與微循環:《中藥黃芪及其活性部位對血管舒縮功能作用的研究》浙江大學張必祺博士論文;《黃芪治療微循環障礙的臨床觀察》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心內科劉學英等《神經藥理學報》2001(018)002.
姜與微循環:《生姜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》中成藥24卷第七期,廣西中醫學院劉學梅等;研究發現,生姜具有抗過敏、抗腫瘤、抗氧化、疏通微循環、降低膽固醇、抗炎、止吐等作用。蘇軾在《東坡雜記》中寫道:“服用生姜40年,面色如童相”;孔子四季不離生姜,在《論語》中多次強調“不撤姜食”。
美國衰老科技研究所(NIA)在《Plos One》期刊上,公布了生姜抗衰老的證據,據稱服用生姜使60歲的細胞在僅僅兩天內就能恢復到30歲的狀態。
黑糖與微循環:鳳凰網健康頻道https://health.ifeng.com/c/7fjeOCR0cV4觀察發現,黑糖增加能量,活絡氣血,加快血液循環,月經也會排得較為順暢,更多成為日本女星們常備保養佳品。
薏苡仁:《薏苡仁藥理研究進展》https://www.wenmi.com/article/pzy5he013p39.html引用《中國藥典》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腫、健脾祛濕、清熱排膿、抗炎鎮痛、增強免疫力等作用。
當歸:《當歸對血液與循環系統作用的藥理研究概況》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鄧春霞、葉春生等,《湖北中醫雜志》,2000,22(5):54-55.?
大棗:《大棗的營養保健功能及開發利用研究進展》https://www.wenmi.com/article/px3hmg01lx0z.html
五、特別聲明:藥食同源物質為原料的前三天·暖茶食品,不能代替保健食品和藥品。服務電話:4008407943,歡迎垂詢!